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pdf-epub-mobi-txt-azw3」

blob.png

书名: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

作者:陈平

格式:EPUB

出版日期:3月 2019

大小:1.84MB

语言:中文

为方便起见,这里暂且使用“封建社会”的说法。应当指出,中国西周到明清的传统农业社会被称为“封建社会”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因为中国此阶段的特征与西欧中世纪很不相同。用“中古小农社会”的说法可能争议较少。我们从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出发,可以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的演变具体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到战国,约历时800多年,开发了黄河流域,形成以农为主的混合经济,实行了井田制,春秋战国开始土地分割,向单一农业过渡。中国的经济体制仅在这个阶段与西欧的“封建制度”最为接近。第二阶段为秦汉到五代,约1 100年,农业向精耕细作发展,开发了长江流域,取得了汉唐农业的稳定。经济以地主制为主,贵族制残余还存在。周期性土地危机出现,对资源、生态的破坏日益严重。第三阶段为两宋到明清,约900年。这一阶段农业区域扩大的余地几尽,地主小农制经济彻底实现,经济危机全面加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多次发生,社会动乱空前加剧。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土地耕种日益分散,生产经营走向个体化,这和欧洲中世纪生产协作不断发展、土地利用走向集中化的趋势背道而驰。中国封建社会“上升—转折—没落”这三个阶段的经济趋势和欧洲封建社会“上升—分化”的经济趋势不同,劳动生产率的总趋势不是上升而是下降。明清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强化闭关自守而不是打开海外市场。因此,中国虽然存在商品生产的某些因素,但是不具备资本主义生长的基本条件,而这是单一小农经济结构和地主阶级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从长期的演化趋势看,中国的地主小农经济是一种从农牧混合经济向单一小农经济退化的封建经济的“变种”,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一种一开始就阻碍发展劳动分工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阶级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经济增长产生的生产力革命,而是生态约束下人口增长引发的土地危机的产物。商鞅变法所代表的一整套封建专制的经济政策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的产物,但不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唯一可能的选择。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单一小农经济结构,给我们的民族和后代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声明:

推书365展示内容收集于网络,仅用于免费的知识分享交流和学习!版权归出版方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如果您喜欢本站推荐书籍等资源,请支持购买正版,谢谢合作!